正在加载

手太阴和手阳明相交于哪里(手太阴与手阳明为什么为表里)

  • 作者: 周冠皓
  • 发布时间:2024-06-05


1、手太阴和手阳明相交于哪里

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在寸口交会。

寸口位于前臂掌侧,桡动脉搏动处,距离腕横纹约一寸。它是手太阴和手阳明经气经过的要穴,也是脉诊的重要位置。

手太阴肺经从肺部出发,沿气管、食管通过胸腔,在寸口处进入前臂掌侧。它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疾病,以及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

手阳明大肠经从大肠盲端出发,沿右侧腹壁上行,在寸口处进入前臂掌侧。它主治便秘、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疾病,以及咽喉肿痛、口臭等口腔问题。

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在寸口的交会,反映了肺与大肠之间的密切联系。肺主气,大肠主传导。肺气充足,大肠才能正常传导糟粕。而大肠功能正常,也能促进肺气的宣降。因此,当肺和大肠出现问题时,往往会在寸口处表现出来,通过脉诊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手太阴与手阳明为什么为表里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为表里关系,乃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有以下原因:

一、解剖位置相邻:肺脏位于胸腔内,邻近于大肠。大肠的升、降、横结肠部分均与肺脏相邻,形成了解剖上的密切关系。

二、生理功能互补:肺主气,大肠主管传导糟粕。肺吸入清气,大肠排出浊物,二者在维持机体气机通畅、排出废物方面相互配合。

三、经脉循行相表里:肺经从胸内出肺中叶,循行上臂内侧,止于大拇指桡侧。大肠经从大肠升结肠起始,循行上臂外侧,终点也在大拇指桡侧。二者经脉循行在臂部相接,形成表里关系。

四、病证互见:肺与大肠功能失常时,往往会同时出现病证。如肺热传大肠可引起便秘;大肠实热上冲肺可致咳嗽气喘。

五、治疗取穴相合: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的某些穴位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如合谷穴不仅能疏通大肠,还能宣肺解表;孔最穴既可通腑泻热,又能清热降逆。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的表里关系是基于解剖位置、生理功能、经脉循行、病证互见和治疗取穴等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这种表里关系对于理解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中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手太阴与手阳明交接部位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部位

手太阴肺经由胸走上臂内侧,经肘部内上方,沿前臂内缘,入掌心,行大拇指桡侧,并分布于拇指桡侧、食指桡侧及中指尺侧。

手阳明大肠经由鼻孔旁起,沿鼻外侧,上行经面部、耳后、颈项,向下经锁骨上窝、肩部、外上臂后侧,绕过肘部外上方,下行前臂外侧,沿拇指侧经拇指桡侧,食指尺侧,终止于食指尖端。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在手部交接部位位于拇指桡侧,交接处称之为“鱼际穴”。鱼际穴位于拇指掌侧,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鱼际穴为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的交会穴,既可治疗肺经的咳嗽、喘息、胸痛等疾病,还可治疗大肠经的便秘、腹痛、泄泻等疾病。鱼际穴还有清泻肺热、通经活络、镇痛止痒的作用。

4、手太阴与手太阳相表里吗

手太阴肺经与手太阳大肠经相表里。

内经云:“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上膈注肺,下膈注肠。”肺和大肠相为表里,肺在里,大肠在外。肺主气,外合皮毛,大肠主传导,外合肛门,故肺气充盛,则皮毛致密,抗御外邪,大肠通畅,排泄无碍。

肺主宣发,大肠主通降。肺气宣发,气血调畅,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大肠通降,废弃物及时排出,减轻肺的负担。

肺气不足,宣发无力,则大肠传导失畅,出现便秘现象。大肠不通,大便积聚,浊气上逆,干扰肺气宣发,形成恶性循环。

反之,大肠有热或积滞,传导受阻,则肺气宣发不畅,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肺热灼津,也可影响大肠传导,导致便秘。

因此,治疗肺大肠表里证时,需要兼顾调理肺气宣发和促进大肠通降。可使用宣肺清热、通腑泄热的药物,如麻黄、石膏、大黄、芒硝等。同时辅以饮食调养,多食清肺润肠的食物,如梨、萝卜、蜂蜜等,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