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古人起名避讳(古人起名避讳什么意思)

  • 作者: 李维
  • 发布时间:2024-07-04


1、古人起名避讳

古人起名避讳,由来已久。

其一,避祖名讳。出于对祖先的尊重,子孙不可取与祖先相同的姓名。如汉高祖刘邦,其子刘盈即讳“盈”字,改名为刘恒。

其二,避帝王名讳。自秦始皇创立帝制,君主专制,臣民对帝王尊崇备至。若臣民姓名中含有帝王的名讳,便被视为不敬。如唐太宗李世民,臣子不可取“世民”二字为名。

其三,避贤臣名讳。古人崇尚忠义,对杰出的贤臣亦十分敬重。故而,后人不可取与贤臣相同的姓名。如三国蜀汉名将关羽,历代帝王皆讳“关”字。

其四,避圣贤名讳。儒家思想在古代居于主导地位,孔子等圣贤备受尊崇。因此,不可取与圣贤相同的姓名。如孔子名“丘”,后人便讳“丘”字。

还有避忌宗教禁忌、避忌凶兆等习俗。避讳风俗,一方面体现了古人对祖先、帝王、贤臣、圣贤的尊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等级森严的特征。

避讳风俗也有弊端。过度避讳,导致同义字、近义字繁多,不利于语言的发展。且避讳有时会带来不便,如文字书写时需要代字或缺笔,影响了字词的规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避讳风俗逐渐淡化。当今,避讳已不再是起名的主要原则,但对祖先、帝王、贤臣、圣贤的尊重仍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2、古人起名避讳什么意思

古人起名避讳,是指在给新生儿取名时,出于对长辈或尊者的尊敬,避免使用与他们同音或同字的名字。这种避讳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古代社会有着深厚的根源。

避讳源于对祖先和长辈的敬重。在古代,人们视祖先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他们的名字被视为神明之讳,不可随意使用或亵渎。因此,为了表示对祖先的敬意,后辈在取名时都会避开与祖先同音或同字的名字。

避讳也体现了对君主的尊崇。在封建时代,君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的名字被视为国家机密。为了避免僭越之嫌,臣民在取名时都要避开与君主同音或同字的名字,以免引起君主的忌讳。

避讳还与避祸消灾的迷信有关。古人相信,名字中包含不吉利或与凶煞有关的字眼,会给主人带来灾祸。为了避免这一厄运,人们在取名时会使用寓意吉祥和避灾的字眼,并避开与不祥有关的字。

古人起名避讳的传统,体现了古代社会复杂的礼制和等级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避讳的习俗逐渐淡化,但在一些地区和风俗中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

3、古人起名避讳什么字

古人起名避讳的字大致可分为四类:

1. 皇帝尊讳:为避讳皇帝,其名或谥号中常出现的字会被避开。如秦始皇名“政”,后人取名时便避开“政”字。

2. 祖先尊讳:子孙为表示对祖先的尊敬,会避开祖先名字中的字。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父亲名“客”,李白便取“白”为名。

3. 贤臣尊讳:古人对贤臣非常敬仰,为了表达敬意,也会避讳贤臣的名字。如汉代名臣周亚夫,后世便少用“亚夫”二字。

4. 禁忌之字:某些字眼因其特殊的含义或不吉利,会被古人所避讳。如“死”、“亡”等字,常被视为不祥,因此较少用于名中。一些与战争、灾难相关的字,如“兵”、“灾”等,也常遭避讳。

避讳在中国古代十分普遍,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无不遵循此俗。随着时代发展,避讳之风逐渐式微,现代人取名已不再受其过多限制。作为一项文化传统,古人起名避讳的习俗仍值得我们了解和尊重。

4、古人取名字颇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