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金门岛上的八个大字(金门岛上的八个大字是什么时候写的)

  • 作者: 李先楚
  • 发布时间:2024-05-08


1、金门岛上的八个大字

金门岛上八个大字,

振聋发聩,余音绕。

“勿忘在莒”,忠肝赤胆;

“毋忘我妈”,家国情怀。

战火纷飞,岛屿孤悬;

国土沦陷,赤子不屈。

先辈誓言,铭刻在心;

寸土必争,誓死卫疆。

“勿忘在莒”,警醒后人;

收复失地,任重道远。

“毋忘我妈”,寄托思念;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

岁月流逝,世事变迁;

金门岛上,八字永存。

激励斗志,凝聚人心;

为实现统一,永不懈怠。

金门岛上的八个大字,

是历史的见证,民族的脊梁。

跨越海峡,连接两岸;

承载着中国人不变的初心。

2、金门岛上的八个大字是什么时候写的

金门岛上“毋忘在莒”八个大字由蒋中正于1950年10月25日亲笔书写。

这些大字原为毛笔字,后来刻制成石碑矗立于金门太武山毋忘在莒园内。这八个字出自《左传·哀公十四年》,意为“不要忘记莒国被灭的教训”。

蒋中正题写“毋忘在莒”的背景是第二次国共内战。1949年,国民党军队退守台湾,金门成为国共两军对峙的前线。蒋中正以此八字勉励驻守金门的国军将士不忘大陆沦陷之痛,为反攻大陆而努力奋斗。

“毋忘在莒”八个大字成为金门的精神象征,激励着金门人民和驻军团结守卫家园。这些大字也成为两岸关系的见证,提醒着人们历史的教训和民族的统一大业。

3、金门岛上的八个大字是谁写的

金门岛上赫赫有名的八个大字“毋忘在莒”,出自岳飞之手。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率军北伐收复失地。次年,金兀术率领大军南下,企图攻占建康(今南京)。岳飞奉命前往迎敌。

岳飞率军在黄天荡一带与金军展开激战。在胶着的战局中,岳飞亲临前线,指挥若定。为了激励将士,他挥毫写下“毋忘在莒”四个大字,悬挂于营帐之中。

“莒”字出自《诗经·小雅·莒》,意为“艰难困苦”。岳飞以“毋忘在莒”警示将士,无论战事多么艰险,都要铭记身处危难之中,不可掉以轻心。同时,也表达了岳飞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

金门岛当时是南宋的军事重地,扼守着两浙地区的咽喉要道。岳飞写下的“毋忘在莒”八个大字,被后人刻在金门太武山摩崖上,以警示后世。

如今,“毋忘在莒”已成为金门岛的象征,激励着岛上的民众发奋图强,不忘先辈的教诲。

4、金门岛的八个大字写的是什么

金门岛,古称“浯洲”,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与厦门市隔海相望。这座岛屿历史悠久,曾为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练兵驻守之地。岛上的八个大字,更是闻名遐迩。

位于金门岛西南部古宁头战役遗址的“毋忘在莒”四字,由时任国防部长白崇禧题写,意在激励官兵不忘国民党的反攻大陆目标。而位于岛屿东南部太武山上的“精诚团结”四字,则是由时任副总统严家淦所题,寄托着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御敌的期望。

“毋忘在莒”源自春秋时期齐国名将晏婴所著的《春秋左传》,意为不忘先辈的遗训和耻辱,激励后人奋发图强。而“精诚团结”则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意在强调团结的力量,号召人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这两组大字,虽然仅有八个字,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和国家认同感。金门岛自古以来就是海防要塞,见证了无数华夏儿女的浴血奋战。这些大字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