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手太阴肺经和谁相表里(手太阴肺经联系了哪些脏腑和器官)

  • 作者: 李运川
  • 发布时间:2024-05-09


1、手太阴肺经和谁相表里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表里经络指两条经脉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关系。其中,表经位于体表,里经位于体内。当表经受到外邪侵袭时,里经也容易受到影响;而当里经有病时,表经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肺经是手太阴经,循行于上肢内侧,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疾患。而大肠经是手阳明经,循行于上肢外侧,主治便秘、腹痛、泄泻等大肠疾患。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因为肺主气,而大肠主传导。肺气下降,才能推动大肠传导糟粕。同时,大肠将糟粕排出体外,也需要肺气的宣降作用。

当肺经受邪,肺气宣降失常,则可导致大肠传导不利,出现便秘。而当大肠有病,糟粕滞留肠内,又会阻碍肺气宣降,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因此,治疗肺和大肠疾病时,往往需要同时调理表里经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手太阴肺经联系了哪些脏腑和器官?

手太阴肺经联系的脏腑和器官:

肺为手太阴肺经的本脏,是人体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

大肠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宣发,大肠主传导,肺气充足才能保证大肠正常传导,排泄糟粕。

咽喉

肺经循行咽喉部,肺气充盛则咽喉滋润,声音洪亮。

皮毛

肺经贯通皮毛,肺主皮毛,肺气盛则皮毛致密光泽,肺气虚则皮毛粗糙无华。

鼻腔

肺经上连鼻腔,肺气充足则鼻腔通利,嗅觉灵敏。

上肢内侧

肺经循行上肢内侧,包括大拇指和小拇指,肺气通畅则上肢内侧灵活有力。

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是肺经最重要的穴位,有疏通肺经、止痛解表的作用。

3、手太阴肺经与哪条经脉相表里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表里经是指两条经脉在脏腑、循行部位和病理变化上密切相关的经脉。表经位于体表,多为阳经;里经位于体内,多为阴经。

肺和大肠相表里,肺开窍于鼻,大肠开窍于肛门,肺主气,大肠主传导,二者共同完成呼吸和排便功能。肺气不足时,可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气喘;大肠传导失常时,可出现便秘或泄泻。

肺经与大肠经的循行部位也相表里。肺经从肺脏起始,上行于咽喉,经鼻孔外出,沿手臂内侧走行,至大拇指内侧端。大肠经从大肠起始,走行于手臂外侧,至食指外侧端。两条经脉的末梢均分布在手部,形成表里对应关系。

在病理变化上,肺经与大肠经也有表里相合的规律。肺受邪时,可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出现便秘;大肠受邪时,可传至肺脏,引发咳嗽气喘。

因此,在临床上治疗肺经或大肠经疾病时,常常需要兼顾表里经脉的调治,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4、手太阴肺经和哪个互为表里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互为表里。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指末端,上行手掌内侧,经内关、尺泽等穴位,入肺部,上至咽喉,与鼻腔相连。其主气、主治咳嗽、气喘、胸闷等肺系疾病。

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食指末端,上行手臂外侧,经曲池、肩髃等穴位,止于大肠。其主传导、主治便秘、腹泻、肠炎等肠道疾病。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大肠主传导。肺气宣降,则大肠通利;肺气壅滞,则大肠传导失常。

肺与大肠还有共同的募穴——肺俞和大肠俞,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旁,两穴相邻,互相影响。肺俞有宣肺理气的作用,大肠俞有清肠通便的功效。

因此,在治疗肺和大肠疾病时,常会兼顾表里经络,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如咳嗽、气喘兼有便秘,可酌情选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穴和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穴进行针灸或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