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名是什么时候取的(古代的名字的字是什么时候取的)
- 作者: 周承
- 发布时间:2024-05-20
1、古代的名是什么时候取的
在古代中国,取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仪式,通常在特定的人生阶段进行。
婴儿时期
新生的婴儿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就取名。这个名字通常由父亲或祖父赐予,象征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例如,名字中带有“安”字可能表示父母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带有“福”字可能表示希望孩子一生幸福。
童年时期
在某些时期,孩子会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改名。通常在进入学堂或开始拜师学艺时进行。这个名字更加正式,往往反映孩子的学识或品德。例如,孔子在幼年时被称为“丘”,而在他成名后才被尊称为“孔子”。
成年时期
成年男子在冠礼后通常会取字。字是一种更加私密的称呼,通常由本人或其亲密的朋友赐予。字往往与个人的抱负、情趣或品性相关。例如,屈原的字是“正则”,反映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特殊时期
除了上述常规时期之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取名。例如,君主登基后通常会取庙号,以纪念其功绩或德行。大臣立下大功或因特殊原因被皇帝赏赐,也可能获赐封号或谥号。
古代中国取名是一个分阶段进行的复杂过程。不同的时期取不同的名字,反映着个人的身份、地位、学识和品德。
2、古代的名字的字是什么时候取的?
3、古代男子名和字是什么时候取的
古代男子取名和取字的时期有严谨的规定,与个人的成长阶段息息相关。
取名
幼年:男子出生后,根据家族辈分和生辰八字,由父母或长辈取小名,用于日常呼唤。
成年:男子到弱冠之年(20岁),需举行冠礼,正式取大名(亦称姓名)。此时由父亲或族中长者取名,取义高雅、寓意吉祥。
取字
取字是男子成年后进行的另一项重要礼仪。
成年:男子成年后,由德高望重的师长或友人取字。字通常取自诗词典籍,寄托着长辈的期望和祝福。
成家:男子成家后,根据妻子的姓氏取表字(又称别字)。表字用于社交场合,表示对妻子和家庭的尊重。
使用
男子成年后,小名逐渐淡化,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大名和字。如:孔子名为丘,字仲尼;司马迁名为迁,字子长。
意义
取名和取字不仅反映了古代人的文化习俗,也体现了对子女的期许和寄托。通过这些仪式,男子正式步入成年,承担社会责任,也树立起自己的社会身份。
4、古代男子的名是什么时候取的
在古代,男子姓名取名的时机常因时代和地域而异。
周朝以前
西周以前,男子通常在出生时便取名,但也有在幼年举行命名仪式的习俗。例如,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命名仪式,由占卜者根据卦象来确定姓名。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男子取名的时机出现多样化,既有出生时取名,也有在童年或成年时改名的。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可见,名字被视为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在取名前往往会慎重考虑。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男子取名的时机逐渐固定,基本都在出生后一个月内举行命名仪式。据《礼记·曲礼》记载:"子生,三月名之,父为父名,母为母名。"此时,名字通常由父亲或母亲取定,并具有祈福、吉祥等寓意。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取名的时机再次发生变化。受文人风气的影响,一些男子会等到成年后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喜好来改名。例如,陶渊明原名陶潜,后改名为渊明,寓意深远。
隋唐宋元时期
隋唐宋元时期,男子取名的时机基本与秦汉时期相同,出生后一个月内举行命名仪式。但据《唐六典》记载,唐朝规定皇太子在出生时即取名,而亲王、郡王则在出生后三个月内取名。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男子取名的时机又发生变化,一般在出生后三天至七天内举行命名仪式。据清代礼仪书《婴戏图考》记载:"生男三日具猪羊盘馔,一族大集,为行名。"
古代男子取名的时机因时代和地域而异,但总体上呈现出从出生时取名到成年改名的演变趋势,体现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个人身份和地位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