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白批八字实例解析,民国算命大师林庚白八字解析
- 作者: 李运川
- 发布时间:2024-04-29
1、林庚白批八字实例解析
林庚白八字实例解析
案例一:甲申、戊午、戊戌、己卯
批断:
此命戊土生午月,得令,坐下戌土劫财帮身,年柱甲申金生水来泄土,月柱戊午火克金,通关有力,故日主中等偏强。
时柱己卯木克身,但卯戌合火,木生火反泄身,故时柱克身力量减弱。
此命官杀不显,财星有力,食伤星旺,组合成伤官生财格。伤官生财,说明其人有经商头脑,善于赚钱。
食伤星旺,主其人口才好,表达能力强,适合做与沟通交流相关的工作。
此命行运走东方木运及北方水运,均为吉运,有利于事业发展和财运提升。
案例二:丙寅、甲申、丁酉、辛未
批断:
此命丁火生申月,失令,坐下酉金生水来泄火,时柱辛未金水更旺,故日主偏弱。
年柱丙寅木火生扶日主,但寅申冲,寅木受克,生扶力量减弱。
此命食伤星旺,且食伤生财,组合成伤官生财格。伤官生财,说明其人有经商头脑,善于赚钱。
但日主偏弱,食伤旺,容易身弱不胜财,导致财来财去,守不住钱财。
此命行运走南方火运及东方木运,均为吉运,有利于事业发展和财运提升。
案例三:壬午、癸丑、壬戌、甲子
批断:
此命壬水生午月,失令,但坐下戌土生扶日主,且年柱壬午水生木来泄火,时柱甲子水旺,故日主中等偏弱。
此命食伤星旺,且食伤生财,组合成伤官生财格。伤官生财,说明其人有经商头脑,善于赚钱。
但日主偏弱,食伤旺,容易身弱不胜财,导致财来财去,守不住钱财。
此命行运走北方水运及东方木运,均为吉运,有利于事业发展和财运提升。
案例四:己酉、丁丑、乙亥、庚子
批断:
此命乙木生丑月,失令,坐下亥水生扶日主,但年柱己酉金生水来泄木,时柱庚子金水更旺,故日主偏弱。
此命官杀星旺,且官星无制,组合成伤官见官格。伤官见官,主其人性格急躁,容易口舌是非,事业多阻碍。
此命行运走东方木运及南方火运,均为吉运,有利于事业发展和财运提升。
案例五:戊午、己丑、庚午、庚子
批断:
此命庚金生午月,失令,坐下午火泄金,时柱庚子金水更旺,故日主偏弱。
此命食伤星旺,且食伤生财,组合成伤官生财格。伤官生财,说明其人有经商头脑,善于赚钱。
但日主偏弱,食伤旺,容易身弱不胜财,导致财来财去,守不住钱财。
此命行运走西方金运及北方水运,均为吉运,有利于事业发展和财运提升。
2、民国算命大师林庚白八字解析
民国算命大师林庚白八字解析
出生年月日时:庚戌年、丁亥月、乙酉日、丁酉时
五行命理:
年柱:庚戌,金土相生,土旺生金
月柱:丁亥,火水相克,水旺克火
日柱:乙酉,木金相克,金旺克木
时柱:丁酉,火金相生,金旺生火
十神排盘:
年柱:庚戌,正印、食神
月柱:丁亥,正财、比肩
日柱:乙酉,偏印、劫财
时柱:丁酉,劫财、比肩
格局分析:
林庚白八字中金旺木衰,土旺水弱火旺。整体来看,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生克制化比较平衡。
日柱为乙酉,天干乙木偏印通关天干庚金正印和丁火正财,地支酉金劫财通关地支戌土食神和亥水比肩。因此,八字结构比较通畅,不存在明显的五行缺失或刑冲克害。
性格特点:
正印旺,生性聪明好学,思维敏捷,记忆力好。
比肩劫财旺,性格独立自主,不服输,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食神旺,为人乐观开朗,喜欢美食,善于表达自己。
事业运势:
正财旺,偏财得令,主富贵双全。
正印旺,利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
食神生财,利于经商和从事与文化相关的工作。
婚姻感情:
日柱乙酉为阴差阳错日,婚姻方面多有波折。
正财旺,异性缘不错。
劫财旺,主争夺,容易有三角恋或婚外情。
健康状况:
金旺木衰,要注意肝胆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水弱土旺,要注意泌尿系统疾病和脾胃疾病。
大运流年:
林庚白行运较好,一生贵人运旺,事业上有大的发展机会。
中年行火运,事业迎来巅峰。
晚年行水运,财富积累丰厚,颐养天年。
3、林庚白人鉴·命理存验
''
4、林庚白八字水平如何
林庚白八字预测水平的评价存在争议,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看法:
支持者:
认为林庚白八字预测体系独到,预测准确率高,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八字学的精髓。
赞赏其对于日主旺衰、用神取用的深入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指出其在实战预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帮助许多人解决了人生难题。
反对者:
质疑林庚白八字体系的科学性,认为其过于依赖主观臆断和经验主义。
批评其预测不够严谨,对复杂命局的把握能力有限。
认为其过度强调用神,忽视了八字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综合评价:
林庚白八字预测水平的评价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难以达成一致结论。其体系和见解有一定独创性和启发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局限性。客观评价他的水平需要结合以下因素:
理论基础:深入理解八字理论,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实战经验: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案例。
预测准确率:预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切中要害。
学术贡献:对八字学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体而言,林庚白八字预测水平有一定争议,他的体系和见解值得探讨和研究,但不能盲目迷信或全面否定,应持科学谨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