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胡琴书瞎子算命(舒城胡琴书老先生讨学钱)
- 作者: 何秋婷
- 发布时间:2024-05-30
1、舒城胡琴书瞎子算命
舒城胡琴书瞎子算命,是一项流传于安徽省舒城的民间艺术。
胡琴书艺人通常都是盲人,他们以拉奏二胡和弹拨三弦琴为生。他们靠走街串巷,在街边或小广场上演唱,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或社会新闻。
瞎子算命,是胡琴书艺人另辟出的谋生手段。他们往往利用胡琴书的噱头,吸引路人前来算命。算命的内容五花八门,包括婚姻、事业、财运、疾病等。
胡琴书瞎子算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盲人由于社会地位低下,谋生艰难。因此,他们往往会凭借自己独特的技艺,以算命为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胡琴书瞎子算命虽然不再是盲人谋生的主要手段,但它依然作为一项民间艺术流传下来。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消遣娱乐,更承载着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
在舒城,胡琴书瞎子算命仍然活跃在街头巷尾。他们的琴声悠扬,唱词动听,算命之语玄妙莫测,为当地市民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情。
2、舒城胡琴书老先生讨学钱
舒城胡琴书老先生,艺名"二胡三道口",以传扬胡琴书而闻名。老先生家境贫寒,靠拉胡琴卖艺讨生活。
一天,老先生来到一户大户人家门口,拉起二胡,弹唱起《打渔杀家》的戏文。歌声悲凉凄切,引得路人驻足倾听。一位阔太太听到老先生的琴声,心生怜悯,便命丫鬟端来一碗茶水,又赏了老先生几个铜钱。
老先生接过钱,感激不尽。他正准备告辞,阔太太却说道:"老先生,你的琴技出众,不如留在府中教我弹奏。"老先生连忙摆手拒绝:"多谢夫人厚爱,但我一向靠卖艺讨生活,不能耽搁贵府的时间。"
阔太太见老先生执意不肯,便不再强求。她又取出几锭银子,塞到老先生手中,说道:"这些银两聊表心意,老先生勿要推辞。"老先生见阔太太盛情难却,只得收下银子。
临走时,阔太太嘱咐道:"老先生,日后若有难处,可随时来府上寻我。"老先生拱手作揖,道:"多谢夫人,老朽铭记在心。"
拿着阔太太赏的银钱,老先生踏上归途。他心潮澎湃,既感动于别人的善意,又感慨于自己的境遇。从今以后,他更加努力地拉琴卖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让更多人听到胡琴书,传承这份古老的艺术。
3、安徽舒城胡琴书三告状
安徽舒城胡琴书《三告状》是一出脍炙人口的地方戏曲,流传于安徽省舒城县等地。
该剧讲述了清朝末年,舒城小商贩张三告状无门,无奈之下向胡琴艺人借琴弹唱,以胡琴声抒发心中的冤屈。胡琴艺人得知张三的遭遇后,同情他的遭遇,便将张三的故事谱成了胡琴曲《三告状》。
《三告状》的曲调委婉动人,唱词质朴感人,充分表达了张三告状无门的悲愤和无奈。胡琴艺人将其弹唱于街头巷尾,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同情和共鸣。百姓们纷纷传唱《三告状》,以此声援张三,抨击贪官污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
经过胡琴艺人的不断弹唱,《三告状》逐渐流传开来,并演变成了舒城胡琴书的一出经典剧目。该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舒城胡琴书朱买臣全集
《舒城胡琴书朱买臣全集》是安徽省舒城县流传下来的珍贵民间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丰富的曲牌和生动的情节而著称。
《全集》共收录了112首胡琴书唱词,讲述了汉代落魄书生朱买臣的故事。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曲折,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全集》唱腔委婉动听,旋律悠扬,具有浓郁的安徽地方特色。唱词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其中最著名的唱段《三闯寒窑》和《覆水难收》,表达了朱买臣夫妻之间的真挚爱情和生活的艰辛不易。
胡琴书演唱时,通常由一名琴师用二胡或高胡伴奏,一人演唱。演唱者一边唱一边表演,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情绪。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真挚的感情投入,让观众深受感动。
《舒城胡琴书朱买臣全集》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保护和传承这一艺术形式,举办了多次培训班和演出活动。胡琴书也逐渐走出舒城,在安徽各地和全国其他省份都有广泛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